【品牌】:名窑钧瓷网 【名 称】:鼓钉洗 【艺术特色】:满釉烧制,通体施天青泛红炉钧釉。铜足。 【烧制工艺】:气烧 【制作工艺】:纯手拉胚 【产 地】:禹州市神垕镇 【规 格】:高约9CM ,宽约 21CM(精品完整无瑕疵)(手工测量可能存在微小的误差,请以实物为准) 【温馨提示】: 钧瓷的铜口铁足形成 “铜口”,是指钧瓷产品口部的颜色,由于多呈褐黄色,似黄铜之色而得名。“铁足”,是指钧瓷产品底部无釉处的颜色,由于多呈酱褐色,色深似铁色而得名。 “铁足”的形成,主要与钧瓷的胎质和烧成气氛有关。钧瓷胎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铁质,在还原气氛下高温烧成,胎体的表面无釉处就会形成一层褐色,而胎体的内部则形成灰色,胎中铁的含量越高,形成的酱褐色和灰色就越深。此外,装烧时所用的垫饼往往用含铁量很高的耐火土制成,高温烧成时,铁质从垫饼扩散到底足处,也会形成铁足。当然,如果胎中的含铁量很少,或者不用还原气氛烧成的话,就不会形成铁足。例如宋钧官窑出土的瓷器中,有的足部胎体无论外观或是断面均呈黄色,就是烧成时气氛氧化的结果。“铜口”的形成,除与铁足的形成原因相同外,还与钧釉的“脱口”有关。在高温下,产品口部的钧釉由于流动而变薄,同时釉的透明度提高,可透过釉层看到胎体,凡是产品造型的凸棱之处都有这种现象,这就是常说的“脱口”和“出筋”。脱口之处由于釉层较薄,釉中的铜量、铁量较少而不会呈现红色和青蓝色,胎与釉反应的结果,就会呈现出褐黄色,即“铜口”。“铁足”是指钧瓷底部无釉处的颜色,由于多呈酱褐色,色深似铁而得名。形成的原因是泥胎中含有一定量的铁,还在院气氛下高温烧成,胎体表面形成一层褐色。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产的钧瓷就不是如此,有好多产品的底部无釉而直接露出泥胎的本色——“铁足”。 在这需要说明的是,“钧瓷的铜口铁足形成”存在着窑变效应,由于温度或气氛的不同,使其颜色有所变化,如“铜口”可呈现茶黄色、深褐色,“铁足”颜色则有深有浅。 传世的宋钧官窑产品当中,个别器型由于口部破损,后人有用金属铜包镶其口的,这种铜口与我们上述的“铜口”是两码事,不可混为一谈。 名窑钧瓷网 经营各类钧瓷藏品 礼品 大师作品详情请咨询公司网址: 名窑钧瓷网或联系客服如果您对我们的钧瓷礼品或者收藏品感兴趣,请电话联系我们。我们将为您呈上更为详细的介绍。名窑钧瓷网所有产品,均产至河南禹州钧瓷之乡神垕镇,保真保质保量,适宜个人收藏,办事送礼,朋友相赠,更是各单位会议和商务互赠的可能选择,请您放心选购,假一赔十!!